無土栽培黃瓜葉片“鑲金邊”是怎么回事?如何防治?
在無土栽培黃瓜的過程中,常常會觀察到黃瓜葉片邊緣出現(xiàn)黃色或金黃色的現(xiàn)象,盡管葉片本身并未壞死,這種現(xiàn)象被稱為“鑲金邊”。這種情況不僅妨礙了葉片的正常光合作用,還可能對黃瓜的生長和產(chǎn)量產(chǎn)生負面影響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呢?本文將探討無土栽培黃瓜葉片“鑲金邊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。
一、葉片“鑲金邊”的原因
1. 黃瓜缺鈣。
缺鈣是導致無土栽培黃瓜葉片“鑲金邊”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在無土栽培中,黃瓜對鈣的吸收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。土壤(或基質)中氮、鉀元素含量過高時,會抑制黃瓜對鈣的吸收。此外,土壤干旱或澆水過度也可能導致根系受傷,影響鈣元素的吸收。缺鈣癥狀多發(fā)生在幼嫩部位,表現(xiàn)為幼葉葉緣出現(xiàn)均勻一致的黃邊,并可能向內(nèi)部擴大。
2. 土壤鹽漬化。
無土栽培系統(tǒng)中,過量施用化肥或偏施肥料,特別是含氮量高的肥料,會導致土壤(或基質)溶液濃度增高,出現(xiàn)鹽漬化現(xiàn)象。鹽濃度過高會使根系細胞發(fā)生質壁分離,抑制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吸收,如硼、鋅、鐵等,從而引發(fā)葉片邊緣黃化。
3. 溫濕度管理不當。
大棚內(nèi)溫濕度管理不當也是導致黃瓜葉片“鑲金邊”的原因之一。溫度過高時,如果放風不足,會影響黃瓜的蒸騰作用和鈣的輸送,導致葉緣灼傷而發(fā)黃。同樣,溫度過低時,地溫下降會影響根系對鈣的吸收,導致葉片邊緣發(fā)黃。
4. 藥害。
黃瓜對農(nóng)藥較為敏感,過量使用或不當使用農(nóng)藥可能導致藥害,表現(xiàn)為葉片邊緣變黃。特別是熏蒸時間過長、一次施用藥量過大或濃度過高時,更容易引發(fā)藥害。
二、防治措施
1. 合理施肥。
增施有機肥:有機肥不僅可以提供植株所需的營養(yǎng),還能增加土壤(或基質)對鈣的保持力,提高土壤透氣性,改變根系的吸收環(huán)境。
控制化肥用量:適當施入過磷酸鈣、鈣鎂磷肥等底肥,增加土壤含鈣量。氮、鉀肥不宜一次施入過多,特別是氯化銨和氯化鉀要少施,以防止鹽分濃度過高。
適當疏花疏果:防止果實不必要的鈣素競爭,提高鈣的吸收效率。
2. 加強溫濕度管理。
合理調控溫濕度:保持白天溫度在25-32℃,夜間15-18℃,地溫在20-25℃。在高溫時,及時放風降溫,保持空氣流通。
避免突然大量放風:防止葉片急性失水導致干邊。
3. 防治藥害。
合理用藥:按說明合理使用農(nóng)藥,避免隨意增加濃度。煙霧劑類農(nóng)藥使用時,要把握好用量和熏蒸時間。
葉面噴施緩解劑:對于藥害導致的干邊,可葉面噴施蕓苔素等來緩解,促進葉片恢復生長。
4. 改良土壤(或基質)。
深耕土壤:在作物收獲后,深耕土壤,改善土壤透氣性,促使鹽分下滲。
摻入沙土:在土壤中摻入適量的沙子,改善土壤質地,促進根系生長。
換土:對于鹽漬化嚴重的土壤,可考慮鏟除表層土,換上肥沃的園田土。
5. 葉面補充鈣。
噴施鈣肥:在出現(xiàn)鑲金邊情況時,可在葉片噴施0.5%的過磷酸鈣溶液,增強植株活力,促進鈣的吸收。
無土栽培黃瓜葉片“鑲金邊”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主要包括缺鈣、土壤鹽漬化、溫濕度管理不當和藥害等。通過合理施肥、加強溫濕度管理、防治藥害、改良土壤(或基質)以及葉面補充鈣等措施,可以有效防治黃瓜葉片“鑲金邊”現(xiàn)象,保障黃瓜的正常生長和產(chǎn)量。
下一條: 黃瓜的無土栽培有哪些技術要點? | 上一條: 無土栽培高架基質草莓的栽培與管理要點 |